第一六五章-《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"彼其娘……"

    这次,不是朱樉一个人在骂,所有人都在心中暗暗骂。“龟儿,你敢

    骂你娘!”老朱喝骂。“彼其……”朱樉默默,爹兮...

    “到底是为什么呢?”有皇子不解道,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徭役?打仗?也不对啊,爹和太子哪里少打仗了?"

    “是不是因为土地兼并的严重?"茹瑞此时思考道,    "大户人家,总会用各种方法逃避徭役,于是这些被逃掉的徭役,又要被摊派到普通百姓身上。"

    “徐阶那40万,也不是凭空出现的。”郁新也道,    "有一就有二,有了一个徐阶40万,难道没有30万?20万?"

    【官员们不得不再次思考,有什么办法可以均徭役。

    再加上银两的普及,人们纷纷通过支付役银的方式来代替直接服役——就和从前付钱给专门的运军,让他们运东西一个道理。

    汉代就已经分出了户等制,分段收费,但现在,有识之士们想要直接按亩来征税,就按田多田少、人多人少来算。你田多的大地主就该承担更多的役银,占地少的就少。

    而由于朱元璋原本规定种官田的人徭役轻,民田的徭役重。有些大户人家为了钻空子,现在会买官田来逃役。

    ——是的,很好笑啊,风水轮流转,以前是换民田来逃税,现在是换官田来逃役。】

    “哦!”朱元璋道,    “两税法是依户等纳银,依田亩纳粟。这个思路倒也不算稀奇,只是要清丈罢了。"

    朱棣撇撇嘴:    “看那明末还是土地兼并了,说明这种均等并不能讨到什么好。就没有什么办法,只教大户出钱,小民不必出吗?便如咱们驿站的马匹也是只教大户负责。"

    郁新犹豫道:    “依太子陛下所说,岂不是类似于先按摊丁入亩,把所有税折合唯一,然后规定某种标准的小民不征税,然后田亩数越大,征的越多?"

    朱元璋:    “那他们会千方百计的把自己变成那个不交税的贫农户口的。”

    朱棣叹道:    “哎!就没有什么办法,叫皇帝——户部能一口气看清所有子民家的保险柜吗?这样就不必担心他们撒谎了。"

    朱元璋也愁:    “我懂了,这么算下去,又是增加国家监管官吏的人数,又要扩大公务员数量。我感觉那个黄宗羲定律也完全适合政府啊。总是在不断的减少冗官-再冗官-减少-再再

    再冗官。积累莫返之害。"

    【正是这样的背景下,嘉靖十五年的苏州知府王仪打响了清丈土地、    “均粮”、    “征一”的第一

    炮。

    王仪使境内不再有官、民田之分,也不再区分水田、麦田(明初生产力不发达,麦田产量低,有特殊补贴优惠)。所有复杂的征税品种全部统一,只说多少米,多少银。

    又一次的并税,又一次的统一。

    又一次的,为了民众的利益出发,去和豪强搏斗。大量的官僚阶级大地主反对。

    "为士大夫者,挂名仕籍,受国恩宠,尤宜表率齐民,奉公守法,输赋税以给公上。却乃瘠人肥己,效尤成风,坐享田租之利,而使无田小民,代其包赔税粮。及至官府清查,党恶怙非,妄行沮浇。”】

    在场的四个士大夫:"此乃士大夫之蠢蠹也!"这话自那茹    口中脱口而出。

    地主阶级,又吞并了田的杨士奇,和善于反省自己的李景隆,齐刷刷滑跪了。老朱自动忽略了李景隆。他看着杨士奇,评价道:    “你到底还是选出了个周忱。只是你也革不了自己的儿子。”

    【只是一府便如此。

    43年以后,摄宗在全国土地清丈,把田赋、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所有合而为一,合并征收银两,按亩折算缴纳,统一为固定正税,这样惊天动地的改革之举又会遭到多大的阻拦,多强烈的反对呢?】

    这算是一众坏消息中的强心剂了吧!

    如今老朱越看这摄宗好大孙,越觉得其俊眉修目,姿仪不凡。他感慨道:

    “哎,我那好重孙朱瞻基,没有内阁牵制,都要和户部缠斗两年;你又要打内阁,又要打户部,还要面对全体官僚阶级和士大夫,唉,你太难了!虽千万人,你独往矣!"

    "咱懂你!"

    朱棣侧目,觉得自己在老爹心中的地位,岌岌可危。
    第(2/3)页